熱門文章
哪一種運動才能真正對抗肌少症?
發表時間:2021-02-13

Photo by Sriyoga....

想做斜槓青年,先拿回人生選擇權
發表時間:2018-06-22

自從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瑪希....

如何不被過去束縛,與家人重新開始?

發表時間:2023-07-16 點閱:2887
Responsive image
     
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對彼此形成印象,然後一再強化那個印象:我姊姊總是愛使喚人……我爸爸總是找我麻煩……我先生從來不會注意到任何事……

我們稱為「你總是/你從不」陷阱。我們很早就開始累積與家人的經驗,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的預期會成為很深的烙印,之後發生的任何事,不論多麼細微,往往也會被自動放進那個舊的印記中。我們必須記得,我們會變老也會改變,所以同樣的我們的家人也會。如果總是認定家人就是不好,我們也許就看不到他們的改變。
「我爸今天居然打電話給我,以前他都覺得是我該主動聯絡。」
「我女兒今天晚上教弟弟功課。我沒想到她會幫弟弟,我要記得謝謝她。」
「我婆婆並不總是支持我,但是小孩最近生病時,她很幫忙。」
       
我們可以練習問:有什麼是我以前從未注意到的

感恩節聚餐,當你被迫坐在一直逼大家去學寫程式的妹婿旁邊,或是被某個阿姨攔住、一直大談她家養的比熊犬,這時試著在心裡默念那個問題,至少努力幾分鐘(畢竟忍耐總有限度)。「這個人有什麼是我以前從未注意到的?」你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發現。

可以確定的是,我們在人生中遇見的人,沒有一個人是能被完全了解的。總有更多可以發掘的東西。而發現這些東西,可能有助於矯正偏見,改善我們和家人之間的關係。
 

家庭值得我們努力

家庭有時感覺比實際上更恆常不變。我們覺得家人永遠會在身邊,也永遠會像現在一樣。但是隨著家庭成員各自進入新的生命階段,我們扮演的角色也會改變,而家庭問題會開始形成,往往就是在這些轉變發生、但我們沒注意到時候。青少年不再需要兩歲時需要的那種關注;父母或祖父母在八十歲時比六十歲的時候更需要幫忙;新手媽媽或許需要家庭成員的幫助,但不需要他們的指教。有時候我們可能得問自己:對現在處於這個階段的家人,我能扮演的適當角色是什麼?

除了角色轉變所導致的新挑戰,家庭也可能因為或大或小的原因而逐漸疏遠。小爭執也可能導致疏離,最後導致重要家庭關係的結束。

每個家庭都有獨特、複雜的情感結構,家庭也會以其他人際關係所沒有的方式影響我們。家人間共享的歷史、經驗與血緣,不是其他關係所能比擬。沒人能取代我們認識了一輩子的人。更重要的是,沒人能取代認識了我們一輩子的人。儘管有挑戰,但這些關係值得我們投入心力呵護經營,堅持不懈,並且懂得欣賞和感謝來自這些關係的正面事物。本書作者之一鮑伯回想自己年輕時,有一次對父母非常生氣,有個叔叔把他拉到一旁。「我知道你生氣,」叔叔說,「但是別忘記,再也沒有別人會這麼在乎你。」
 
想強化家人之間的連結,你可以主動出擊。有兩個方法提供你參考:

首先,從自己開始。
你對家人有哪些自動反應?你是否會根據過往經驗很快下評論,阻斷了事情有不同發展的機會?
有件簡單的事大家都能做,就是留意自己「希望某個人變得跟現在不同」的時刻。我們可以自問:如果我容許這個人做自己、不評斷他呢?這會讓一切有何不同?體認到另一個人本來的樣子,並且接受這樣的他,對深化連結大有助益。

 第二,慣例很重要。
家人很需要經常往來。這適用於同住的家庭,但尤其適用於分居各地的家庭。經常性的聚會、晚餐、通電話與傳簡訊,加起來就是凝聚家庭的力量。隨著生活變化且愈來愈複雜,建立新的家庭儀式有助於保持家庭關係活絡,免於枯萎。

某種層面上,哈佛研究就是關於家庭故事的大型實驗。當我們打開個人檔案,興起瀏覽家族相簿的懷舊感時,我們是帶著調查的精神在做研究。但你不需要研究補助和學術機構的支持,也能挖掘自己家族中的寶藏。你只需要好奇心和時間,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。
 

►►本文摘自:《美好人生:史上最長期的哈佛跨世代幸福研究,解答影響一生最重要的關鍵